五一丨来看昆明这所小学娃娃如何“劳”有所获 焦点热闻

2023-05-01 13:01:02     来源 : 媒体:昆明教育

原创 猫头鹰小助理 昆明教育


【资料图】

2023

五一劳动节

劳动最光荣

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,对于劳动,大家都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,来听听昆明这所小学如何帮助孩子们“劳有所获”的故事吧~

4月23日一大早,莲华小学教育集团文昌校区三年级(1)班学生刘柯洋,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——白菜鸡蛋饼。白菜是同学们在学校小农场里劳作的收获,白菜鸡蛋饼则是他亲手给小伙伴做的礼物。

刘柯洋的礼物深受师生的喜欢,这得益于学校于3月17日在三年级启动的“小农场种植乐趣多”项目,让学生以项目式学习开展劳动教育,从中收获成长。

灵活运用书本知识

与刘柯洋一样,三(1)班班主任范小丽也把自己做的白菜鸡蛋饼带到了教室,让学生们品尝。但她却“深受打击”,学生更爱吃刘柯洋的白菜鸡蛋饼,她做的味道不如学生的。

“你做的时候少了一点芝麻油,火候掌控得也不好……”事后,刘柯洋还对范小丽的白菜鸡蛋饼进行了点评。被自己的学生指导,她既无奈又好笑,毕竟在厨艺上的比拼,她不如这位班级里的烹饪小达人。

把劳动教育向家庭延伸,刘柯洋在家里尝试制作过上百种菜品,这也是他第一次尝试做白菜鸡蛋饼。他说:“这次的白菜鸡蛋饼同其他菜肴不一样,白菜是同学们种植收获后送我的。作为回礼,我也尽量把这道菜品做好,让他们喜欢。”

刘柯洋收到的白菜,是三(1)班在学校小农场里的第一次劳作收获。3月17日,学校为三年级建造了小农场种植园,启动了“小农场种植乐趣多”项目,尝试把项目式学习融入劳动教育中。

听闻可以自己种植蔬菜,学生们高兴坏了。数学教师带着学生测量土地,划分好各个班级和班级小队的种植区域。“百草园”“满天星”,学生们忙着查阅各种课外书籍,为自己的种植小队取一个好听的名字;用彩笔在种植箱外画上精致的“妆容”;用尺子测量植物的高度,观察它们的生长……一个小小的种植园,悄然间把语文、数学、美术、科学等学科教育融合在了一起。

莲华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贺迎冰认为,把书本上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之中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增加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这正是学校开展项目式劳动教育的意义所在。

在解决问题中提升素养

在日常管养中,三(4)班学生陈姿羽的种植小队发现,种植箱里的甘蓝叶片上有了好多空洞。上网查阅资料后,学生们了解到这是遇到虫害了,有可能是青虫或夜蛾啃食造成的。

看着辛辛苦苦栽种的甘蓝叶片上空洞日益增多,拿不定主意的学生选择向家长求助。“是否可以用农药喷洒防治病虫害?”一位家长提议。喷洒过农药后就不生态了,这些蔬菜还要留着自己吃呢,学生们心里一万个不愿意。这时,陈姿羽想到了一个点子,可以用艾灸灰试试。

陈姿羽的父母懂中医,平常她了解了很多中医知识。一次艾灸完,妈妈小心地把艾灸烧剩的灰收集起来。经过询问,她得知艾灸灰具有止血、消肿、防虫等作用。

尝试着把艾灸灰撒在甘蓝根部和叶片上,怀着忐忑的心情观察了一个星期,陈姿羽惊喜地发现,甘蓝新长出的叶片上没有空洞了。她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知识,治好了甘蓝的病虫害。

种植遇到的问题,无处不在。种植前期,三年级(6)班班主任陈婕婷带领学生计算出种植需要的土壤重量为32吨。这一重量相当于6头大象天天在学校附楼楼顶散步,存在安全隐患。在家长、学生共同努力下,家长给出了一条建议:使用基质土。基质土重量仅有普通土壤的五分之一。解决土壤问题后,家校合力利用泡沫箱、废旧木板,搭建了种植箱。

“浇水要慢慢的,不要把幼苗冲倒。”“浇水时,要浇透土壤。”…… 三年级(4)班专门组织了主题班会,让学生探讨解决浇水的问题。班主任范丽娟说:“项目式劳动教育,就是让学生发现问题,并自己解决问题。同时,学生在劳动中不仅掌握了劳动技能,还学会爱护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。”

成效不止于此。“快来吃饭了”“怎么还不做作业”,三年级(3)班学生袁千越嫌爷爷总是唠叨,不曾想在这次种植过程中,爷爷却成为自己的种植“指导员”。当小队成员为种植土壤硬化束手无策时,爷爷让他们捕捉蚯蚓放入种植箱里。蚯蚓不仅会在土壤里打洞松土,其粪便还能提升土壤肥力,利于作物生长。

贺迎冰说,看着自己种下的幼苗正在茁壮成长,学生的心中充满希望与憧憬,也感受到了田间劳作的乐趣。同样,学校通过项目式学习,在学生心田种下的种子也正在发芽。在项目式学习“劳动+”教育取得效果的基础上,学校将尝试更多项目式学习教育,让学生个性化成长。

记者丨蔡晓磊

摄影丨蔡晓磊、部分由学校供图

编辑丨杨艳萍

责编 | 余苏晏

审核 | 廖晶蓉

昆明教育新媒体矩阵

今日头条丨微博丨新华号丨人民号

原标题:《五一丨来看昆明这所小学娃娃如何“劳”有所获》

标签:

推荐文章

X 关闭

最新资讯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