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全球快播报】从“垃圾分类”到“无废城市”,听听他们怎么说

2023-06-30 17:42:48     来源 :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


【资料图】

垃圾分类源头管理多重要?有害垃圾也能成为宝?6月29日下午,“2023宁聚慧·从‘垃圾分类’到‘无废城市’”活动来到虹旭居民区“无忧谷”,邀请各界人士共议垃圾分类,推动新时尚再上新台阶。背景:上海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已经四年,数据显示,全市居住区和单位分类达标率双双达到95%。四年里,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意识不断提升;垃圾厢房等配套设施不断升级改造,提升居民丢垃圾的感受度,固化习惯;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,收运、末端处理设施持续建设和更新,全市全面实现无害化处理,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,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%。长宁在资源再利用、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。活动中,嘉宾们结合自身工作与垃圾分类的联系,介绍了自身如何参与到垃圾分类“新时尚”中,并从不同角度,讲述了垃圾分类这些年来城区变化。交流过程中,嘉宾们以长宁作为样本,分析了如何让垃圾分类从一件“麻烦事”变成日常的好习惯,对于今后工作如何更好地协同发力,精准施策。说到垃圾分类工作的意义,嘉宾们都认为,这不仅仅是市民个人素质、社区街区环境的提升,对于经济社会、整个国家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。同济大学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认为,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,物质财富丰富,也需要理念转变,“中国要从大国走向强国,从原来的跟随学习,到现在要做引领,必须要有更高的价值观,其中,必须要通过改善生态系统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。”杜欢政表示,双碳目标下,上海的绿色转型也要成为全球的引领和示范。在交流近年来垃圾分类工作的演变与发展时,新锦华总经理武文斌介绍,随着长宁城区不断的更新提升,整个再生资源产业链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越来越注重在源头上利用好废弃物资源。“我们最早在仙霞街道进行‘两网协同’试点,现在是全市推广‘两网融合’,把垃圾的清运网和再生资源的回收网络融合在一起。”陈磊是虹桥街道华丽家族小区业委会副主任,同时也是一名社区志愿者,他认为,社区垃圾分类工作,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和氛围的营造,需要政策宣传、标准指引等工作再推一把,未来要“迈上新台阶”的话,可回收垃圾的分类工作非常重要。对此,其他嘉宾们也都表示赞同,认为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非常辛苦;同时,垃圾分类工作也需要科技配套,多管齐下。于是,嘉宾们又围绕如何推动垃圾分类这个新时尚再上新台阶,展开了讨论,并结合自身工作谈了个人感想。很多嘉宾都提到了垃圾厢房,认为垃圾厢房是源头管理的重要环节,如果能在厢房就做好精细分类管理,后续分拣、运输的成本也会大大降低。企业代表们介绍,随着一些智能回收箱的出现,将有力推动源头管理工作。这些回收箱不仅是废弃物的终点,也是再生资源的源头,通过它进行转化,可形成资源的重复利用。还有嘉宾关注到了有害垃圾的处理,有害垃圾看似产量较低,但必须要有效规范地收集转运,并进行无害化处置,以减少其对环境的二次污染。“有害也可能成为宝,从企业角度来说,如何挖好这座‘矿’也很重要。”环源实业总经理邱铤表示,在长宁区的支持和引进下,环源作为该领域的专业企业正在积极为城区建设而服务,目前,正在长宁的临空经济园区试点,与多家企业和物业对接,设置有害垃圾收集点,通过定时定点、应急收运等方式开展工作。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的未来展望,嘉宾们都希望,把分类意识做到入心入髓,进一步让垃圾无害化,真正做到天蓝、地绿、水清。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居民区很早就在小区开展湿垃圾在地化处理,社区里所有四类垃圾分类也非常有序。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红萍表示,目前,垃圾分类在社区卓有成效;同时,大家也在思考,下一阶段,如何从宣传上让更多百姓学会利用好一些闲置、废旧物资。“比如,我们考虑今后结合‘无忧谷’的场地、设施等条件,可能会多开展类似旧物置换等小集市活动,尽量从源头上就提升可回收物品的利用率。”长宁区绿容局环境卫生管理科科长徐兰表示,作为政府管理部门,一直在思考垃圾分类2.0版本要怎么做,“我们现在全区试点打造一批示范型精品化的垃圾厢房,或更加智能化、或更加人性化,让老百姓即使在扔垃圾这件小事中也能感受到良好的环境。”徐兰说,下一步,长宁区还可能在完善中转站的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做好工作。区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潘国力参加活动。撰稿/摄影:陈容超编辑:高 琴责编:李晶莹*转载请注明来源于“上海长宁”

标签:

推荐文章

X 关闭

最新资讯

X 关闭